代购行业明明死了,为何依旧活在你的朋友圈
近两年经济形势的变化,造就了一些奇特的怪像:有些企业表面上活着,但其实已经死了,而有些行业看似死了,换了层新衣却活得很好。
直播、P2P、共享经济,这些互联网风口催生的创业大潮,在政策监管和竞争清洗的双重重击下廖剩无几、苦苦支撑,他们中的大部分企业如前者所说,只是表面上活着。
与之相反,也有一些行业面临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动,他们本该像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被强制革除,可是经过变形和包装,却暗暗强撑起另一片“繁荣”。
今年1月1日起,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个人代购人人自危,很多媒体预言代购将死。一位资深代购说,游戏规则在崩盘,全行业危机浮现,洗牌期已经到来。且卖且珍惜。
然而五个月过去,事件演变开始偏离预期,卖真货的代购因无法生存而转业,但假代购却逃出生天且更加高明。
事实上,代购行业真货已经极度稀缺,整个行业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变成了假货多傀儡,被粉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其中,人性之恶被假代购们展现的淋漓尽致。
化妆品假代购泛滥成灾
代购兴起之时,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曾在墨尔本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最近几年网上代购的东西90%是假货”,之后引发轩然大波,甚至被口诛笔伐许久,但如今回头再看,刘强东一语成谶。
虽然假货或者说高仿化妆品对人体有极大伤害,却依旧愈演愈烈。如今,高仿化妆品当成正品在代购圈早已司空见惯,为了给买家洗脑,假代购会给假货挂上物流信息,甚至给假货“出口转内销”,造成是海外购的假象。
之前曾有媒体报道,很多假化妆品在国内以假代购名义销售的同时,会曲线到国外镀金再返回国内,根据日本财务省调查,日本仅在17年被没收的假货就有3万多件,其中90%来源于中国,而这些都是要销售给国人的所谓代购正品。
一位入行三年的日本药妆代购曾说过,现在很难教大家如何分辨一个代购卖的是不是假货,以前的判断标准是“便宜的就是假货”,但现在不适用了,因为电商法之后,真代购纷纷转行,假货反而越卖越贵了。
今年2月底,还在上大学的王婧从一个代购手中以一支的价格买了三支小金条,因为代购人是大学朋友的高中同学,王婧不疑有他,而且第一次从她这里买了雪花秀水乳小样,和室友一直从韩国专柜带回的雪花秀没什么区别,当时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正品,她对这个代购好感度大为增加。
但是,这次收货后,王婧起了疑心。
收货第一天她发现小金条盖子吸不住磁铁,于是发截图询问代购,但她信誓旦旦,“你去专柜随便验”、“假的我把它吃掉”。当时,专柜无法验货,主要是基于熟人,本想就这样算了。但过了段时间有个测评软件火了,王婧通过这个软件测评这三支口红,结果显示三支都是假的。
可当她拿着结果去质问代购,代购却以时间过了两个月为由,拒不道歉也不退货。更让她生气的是,当她把代购拉黑后,他们居然找到了一个共同好友,逼其承认他们卖的为真品。
和王婧遭遇相似,陈琪也备受代购假货的困扰。
年初,陈琪从一个分享护肤彩妆心得体会的群里加了一位同龄人为好友,后发现她是做代购的,因为平时她的一些评论和朋友圈日常,陈琪自觉和她很有共同话题。一开始,她从她那里代购一些相对平价的护肤品和口红,用了几次发现并无不妥,虽然后来她卖得东西大多都比别家偏贵,但陈琪依然陆陆续续以几十甚至左右的差价托其代购。
没曾想,一位朋友的提醒让陈琪大为震惊。陈琪托代购在俄罗斯所买的两个中样的纪梵希散粉,朋友觉得不像真货,托朋友询问后,得知俄罗斯的专柜根本没有中样卖。她找到代购要求解释,几番周折,她说,可以退但依旧不承认假货。而巧合的是,在4月12日,纪梵希亲自辟谣明星散粉无6G中样。
陈琪的散粉是退了,但她想到之前用过的护肤品,深感无力。
商品越贵,消费者反而觉得是真货的可能性越大,很多代购深谙这种心理,尤其是借助情感建立或熟人关系,他们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而且这种现象正蔓延到奢侈品代购中。
奢侈品在劫难逃
有位曾从事海外代购的朋友对道道透漏,电商法发布之后,活跃的海外代购纷纷转行,目前的代购产品多数都难以保真。除了欺骗普通消费者,假代购已经蔓延到了时尚圈和娱乐圈的高端消费群体。
奢侈品代购造假,电商法推行后增加的成本,在高昂的利润面前或许不值一提。
据上个月发布的麦肯锡报告显示,到年,我国消费者将占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的40%,就价值而言,这意味着在未来6年内,我国消费者将在奢侈品上花费亿欧元,目前的消费额为亿欧元。可见,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和能力没有减弱。
而报告还称,线下业务仍将是首选的奢侈品销售渠道,到年,预测线下销售占我国奢侈品消费的88%。
所谓线下,其实主要是靠代购,在国内,真正通过官方渠道购买奢侈品的没有多少,可是现在电商法正式实施后,代购群体按理说是树倒猢狲散。一项调查显示,自电商法实施,在日本的华侨华人代购总数减少了70%。日本百货商店协会数据也证实,1月份日本百货商店的免税销售额较上半年同期下降7.7%。
代购群体数量锐减,如何能支撑起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这其中或许正是我们所不愿意接受的那种可能:假货释放了国内对海外商品的消费力。
很多女明星都或多或少被假代购欺骗过。
5月10日,张馨予在微博晒出与英国代购的聊天记录,怀疑自己被骗:在3月17日前张馨予就找到该代购让其帮买一件奢侈品鞋子,但对方一直以“手机坏了”、“怕影响你休息”、“室友睡觉了”等理由拖延发货和接电话,从3月20日之后便消失至今。
而在张馨予发微博之后,事件引发舆论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