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那么多妻子,偷偷希望丈夫ld

Hi,我是Acher。最近我在读一本书,在地铁上,在咖啡厅,在家里。

所到之处,都有男士(包括我爸)向我投来疑惑的目光。因为书的封面过于醒目,《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他们可能以为,我是一个怀疑老婆想离婚的可怜男子吧。

男人们不知道,这本书的日本原文翻译,要直接毒辣得多——《希望丈夫去死的妻子们》。

可以说,未婚的我几乎是带着犯错的心情去读这本书的。

合上这本书时,我的脑海出现了一个场景:结婚后的某一天早上,性格温和的妻子突然跳起来指着我的鼻子骂,歇斯底里地发泄着她的怨气,甚至说想杀了我的心都有。

读过这本书的我,或许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或者,我没有做到哪些事,造成她此刻的崩溃。

这,正是我想将这本书推荐给有结婚计划或者已婚男士的原因——

这是一封男士婚姻风险告知书,能提醒你预知另一半无法忍受的雷区。

过得这么痛苦,

他们为什么不离婚?

这是我在读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起,脑海冒出的疑问。

不顾妻子怀孕照常去喝酒、不愿给孩子换尿布、早上送孩子去托儿所,下午却借口加班不去接孩子……丈夫诸如此类让妻子动怒的行为数不胜数。

这本书给出了一个看起来冷冰冰,却又很符合现实的结论——妻子们希望丈夫去死,是因为比离婚更划算。

比如书里的一位全职主妇美幸,自从她厌恶的丈夫用自己的名义贷款买了一套公寓后,她就时不时动这样的念头——按照在日本的团体人寿保险的规定,贷款人一旦去世,所有的贷款都不用偿还。

理财规划师甚至会悄悄对她说:“您丈夫很可能会走在您前面,所以,尽量多贷款,尽可能延长还款期限比较划算喲。”

男人们,这些真心话,我猜你应该不会想在妻子嘴里听到。

我学到的另一个新名词,叫“遗孀养老金”。

作者描述了一个有些令人语塞的现象:在日本,警察和消防员因公殉职,家属能得到最低万、最高万日元的抚恤金。因此,警察和消防员在相亲大会上颇受欢迎。

“领取遗孀养老金的要求为,去世的丈夫作为第一被保险人,支付所有保险费用的年限和保费免除年限相加,须超过25年;妻子由丈夫生前供养;夫妻间的婚姻关系(包括事实婚姻)持续10年以上;妻子在60~65岁之间。”

投保的年限和婚姻关系的界限都要求非常苛刻,这也正是很多结婚不到10年的妻子,对丈夫充满恨意,却不选择离婚的原因。

我忽然想起年,网上很流行的一段话,出自李国庆:

“所谓婚姻就是有时候很爱他,有时候想一枪崩了他。大多时候是在买枪的路上遇到了他爱吃的菜,买了菜却忘记了买枪。回家过几天想想,还得买枪。”

如果爱可以让一些夫妻不计金钱关系走到一起,那么当爱消失之后,维系夫妻关系的,也许便只有金钱关系了。

你的妈妈,

曾经每天过着道歉3次的生活。

以前幼儿园放学,我通常是那个留到最后,扒着铁闸盼着妈妈的小孩。

天黑了,妈妈开着摩托车赶来。她不停地对老师说对不起,把我带回家。

幼年的我觉得委屈,边坐车边抽泣。妈妈只好一直轻拍我的后背安抚我:“不好意思啊妈妈来晚了,你不要怪妈妈好不好……”

暑假,我跟着妈妈去她的单位写作业,突然发烧了,妈妈要带我去看医生。远远地,我看着她一直向领导道歉,赔笑,说对不起耽误工作了。

那时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总是妈妈在说对不起,爸爸呢?爸爸为什么不用说,为什么,爸爸都不会出现?

“爸爸在忙。”妈妈每次都这么说。

多年后,妈妈才向我坦白,当年她很埋怨爸爸在育儿方面的缺失。而为了在孩子面前保住爸爸的面子,她才会说“爸爸在忙”。

看《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时,最先让我留意的,是一组数据:

调查显示,60%的日本职业女性会在生育第一个孩子后失业。这一状况在过去的30年间,丝毫没有改善。

46岁的职场妈妈加藤咲子说:“自从生了孩子,我就一直在向周围的人道歉。职业女性生养孩子,是件糟糕的事情吗?”

同样的情况,这位咲子女士忍受了几个月,辞职了。但印象中,我的妈妈直到我上小学三年级,才算结束了这种每天道歉至少三遍的生活。

现在,当我的身份从“儿子”转换成“丈夫”、“爸爸”,我开始思考,要怎么做,才能让未来的另一半不过上道歉的生活。

说出“希望丈夫去死”的妻子,

她们都经历了什么?

“太极端了吧”、“不至于吧”,或者“只有心胸狭隘的人才会这么想吧”,读这本书前面2/3的内容时,我也常常读得皱起眉头。

或许是因为我们从小都被“以和为贵”的想法熏陶,习惯了回避矛盾,对身边人遭受的隐形苦难视而不见,才会导致一个又一个家庭的糟糕故事发生。

比如,读一读这本书里最令人不寒而栗的一段:

不知是不是我丈夫怕自己真的会被扫地出门,他快70岁的时候,突然对我言听计从。估计他担心自己会孤独终老,没人管吧。他还没老糊涂,又无力抵抗,我现在不报复,还等何时?我对他在我怀孕的时候,去夜总会夜夜笙歌怨恨太深了。

不管怎样,先驯养,再劳役。我要让他工作到死为止。我要对他说:“你要工作到咽气前一秒。”还要对他说:“哇,我听说了一件好玩的事哦。有人把骨灰丢到山手线的火车上,让骨灰转圈圈。到时候,你的骨灰是转是埋,全看我的心情哟!”这样一想,我就开心得不得了。

出自第五节“吃软饭男人”之末路——65岁·美容师叶子

日本人描述恐怖情节真的有某种天赋。让叶子女士萌生恨意的有两件事:

第一是在叶子女士25岁怀孕期间,丈夫常常去泡夜总会,一次就花掉5万日元。

第二是在叶子女士38岁时,拼命工作累病了,查出了宫颈癌,可能要切除子宫。丈夫听闻,对她说:“切了子宫,你还算女人吗?”叶子女士一辈子都忘不了这句话。丈夫说出那句话的晚上,她就搬去和孩子一起睡了,从此再没让丈夫碰过自己。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这本书完整地还原了每一对夫妻之间的矛盾。确实对我们这些未婚人士,起到警醒的作用。

如果想避免恐婚情绪,

你可以学习第四章的好男人们。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女性的陈述视角上,那些奇葩的、难堪的、让人气愤的婚姻情节,读者难免会被调动起恐婚情绪。

但是读到第四章,标题是“丈夫的生存之道?奶爸们的现实与理想”,画风突然变得可爱起来。

首先,作者也讲述了“男人之苦”。男人一边剥削女性,一边被职场压榨、被社会压榨。至少让我这样的男读者松一口气:还好不是把所有男人都定了死罪。

另外,这一章还讲述了一些“怕死的丈夫”,或者说“好男人们都是怎么帮助妻子的”。给男生朋友们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榜样。

一位丈夫,山野正人,挺值得分享给大家的。

正人工作很忙的时候,他会提前购物将食材腌好,将孩子的辅食高汤冷冻起来储存好。

一边忙活一边想:“就算我不能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旁吃饭,他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知道爸爸为他们准备了饭菜。这样,我就不会和家人疏远了。”

“很多人觉得男人不必做家务,但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条件,直面家务和育儿,才是最自然不过的活法。”

看到这里,我有点情不自禁地鼓了鼓掌。正人除了行为值得学习,他的价值观也是很值得分享的——既然自己的经济实力不足以请佣人照顾孩子,那作为家庭的成员,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爸爸,认清现实,直面问题,难道不是最好的态度吗?

正人还说出了一个小小的现象:

“相比之下,爸爸带孩子出门时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善待。我感觉和孩子的医生、托儿所的老师,还有妈妈朋友们的交流总是很顺畅。

我常和妈妈朋友们聊天,向她们请教。这样,自己照顾起孩子来就更加顺手了。”

最后。

看完这些悲伤的、气愤的、美好的故事后,出现了这么一组数据,一度让我怀疑作者是不是打了自己的脸:

在日本《第七次结婚及生育调查》中,“女性想结婚的原因”这一栏里:

“想要孩子”是高居第一位的。20-29岁占58%,30-39岁占48.1%。

“想和爱的人一起生活”则占不到10%。

这个结果我倒没有很意外。反而在“男性想结婚的原因”这一栏里:

“想和爱的人一起生活”是第一位。20-29岁占70.5%,30-39岁占66.5%。

“想要孩子”则低于40%。

也就是说,7成的男人是出于爱而结婚的,但作者采访的对象里(除了正人),这些丈夫在婚姻里却表现得如此糟糕,到了被妻子“希望去死”的程度。

或者说,日本以及许多东亚男人们,对“爱”的理解不是包容、不是愿意为对方尝试做自己没做过的事、不是承担家庭责任。而是单纯的迷恋与占有。

这么一想,我和我身边的男人们,在进入婚姻前,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爱的教育。

至少要先做好,“不被妻子希望去死”的决心与准备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