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互联网最重要的创新方向是什么
Metaverse在维基的解释如下:
TheMetaverseisacollectivevirtualsharedspace,createdbytheconvergenceofvirtuallyenhancedphysicalrealityandphysicallypersistentvirtualspace,includingthesumofallvirtualworlds,augmentedreality,andtheInternet.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用高科技支持的真实虚拟世界。也就是我们在《黑客帝国》《盗梦空间》《阿凡达》中构想的虚拟世界。这一创新起源于西方,撇开技术不说,我认为也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必然。
一、东方是消亡式的思维,西方是替代式的思维
我接受的观点是:东方,以中国日本为代表,在接受变化的过程中,是一种更为贴近自然,天人合一的豁达观念,没了就没了。我称之为消亡式的思维。而西方在应对变化中,希望用物质或感官信号来代替原有事实带来的感官,是一种替代式的思维。
简而言之就是东方的消亡美学与西方的替代主义。东西应对变化与未来底层思维的不同极大的影响了艺术表现、处事、生活的态度。中医与西医的手段,中西宗教的理解等等都可以小见大。
这个怎么理解呢?大家都熟知沧海桑田的成语,麻姑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三次又被淹没,没见到她要插手。在中国神仙的高度,这不过是一种闲聊与观察。消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刘慈欣在《流浪地球》写主人公所在流浪纪的未来,爸爸和幼儿园阿姨走了,妈妈点滴眼泪也没有掉,因为地球人在未来已经不理解爱情这件事了。
在中国人的科幻中,连爱情这么重要的事,在未来都是可以消亡的。日本还因此发展出了一个词叫做侘寂。基本就是没法精装修就住毛坯房的意思。
日本的侘寂美学
转头我们看西方文化,没法精装修的老外一定是要贴壁纸的。很多好莱坞电影都可见一斑,比如银翼杀手里面,未来世界主人公都已经混的背成那个样子了,还要辛辛苦苦花钱去买一个AI的女友。这个女友只能在他家以3D投影的方式存在。而深爱他的AI女友,在生离死别要被删除前,竟然找了一个应召女上门给男友,全程把自己的头像投在这个应召女脸上。
我当时看到这一段是既震撼又很不理解的,想不通为什么导演要让这个AI搞这么一出戏,而所有的西方影评人也都津津乐道这一段。
等我读了《流浪地球》以后,把这两者连在一起,我突然明白了这并不是两国科幻人的区别,而是两国底层思维的区别。在一个欲望无法满足的时候,传统的东方文化告诉我们接受消亡,庄子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而西方文化会用尽一切方法来替代满足相应的感官。偃师之流在中国就是几千年的怪力乱神、奇技淫巧,而BostonDynamic是西方文明之光。
《银翼杀手》中的虚拟女友
这一情况也直接导致互联网、Metaverse诞生在西方世界。最大的替代式思维,其实就是互联网。很多朋友将互联网定义为现世碳基世界在硅基世界的投射。用现在的话说,互联网就是最初最大的Metaverse,虽然可能只是一个信息交互的初级Metaverse。
二、游戏世界的颠覆,Metaverse的先行者
在互联网这么大的一个范畴中,有一个行业可能会率先让更多人接受Metaverse,这就是游戏行业。不讨论打发时间的休闲游戏。如果我们只看过去主流的单机游戏,大多犹如电影动漫。有设定好的关卡与剧情,需要一层自我认知与想象,玩家才能将自我投影假想于一个虚拟世界的主角之上,而这个虚拟的角色往往也是设计好的。
而玩家不满足了,玩单机游戏希望有不同的结局,网游、沙盒游戏开放世界、捏脸换装的风行,让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扮演一个具备更高自由度,更像自己的角色。就像90后的朋友们更多喜欢塞尔达,GTA,Spore,Minecraft。而在今天Roblox、动森等游戏的盛行,VR、脑机等技术的成熟,似乎已经宣誓,游戏玩家已经不需要按照编剧的剧本生活,我们完全可以创造自己的世界。
而可以断言,Metaverse的概念和技术将为在品类中摸索的游戏行业带来质的变化,在我看来传统游戏与Metaverse就像是电影和现世的区别一样,这甚至是一个新的赛道。
腾讯已经布局参股的Roblox
近期Clubhouse的大火在中国引发了许多讨论甚至骂战。大家也争前恐后的从产品、内容、疫情等角度去理解这个项目。那么如果到这里还不理解这个项目,我们可以把望远镜的拉开一些,我们看Zoom的成功,为什么Zoom打倒了这么多远程会议的软件?
我的回答是,Zoom是对于线下开会场景完美复制上线上最成功的企业。说白了就是一个会议的Metaverse。而Clubhouse同样,如果你用场景的角度看,有人比其为大学教学楼、罗马议事广场、北京天桥练摊,什么都有,但言而总之,就是一个线下听觉场景的Metaverse化。
Metaverse和我们过去说的线上化是两码事,所谓互联网+浪潮带来的线上化充其量只能算是很少一部分信息流的线上化,大部分感官和行为还是需要在线下满足。比如电商再线上,你买到的还是一个实际的物品,你需要拆快递。而Metaverse现在已经在科技的带领下,逐步开始占领了视觉、听觉不同的场景,等人类所有感官全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模拟的一刻,黑客帝国中虚拟吃牛排的体验就能在Metaverse中真正实现。
三、流量的流向是没有二元对立的
一位前辈给我讲,在互联网中没有真正的二元对立。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好。而我们现在创投圈的讨论往往容易陷入辩论式的二元对立中没有尽头。很多人在讨论是否接受一个产品,是否接受虚拟世界这件事上也显得相对激动,要有阴谋论、要站队、要贴标签。
用户没有好与坏高于低。大家给用户插了很多标签,什么小镇青年、海归、东方西方、男女、LGBT。但是我们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产品的思维碰撞早不是泾渭分明的一刀切了。每个人在世界上归根到底都是打发光阴,并不是说读书就比打游戏高尚多少,大家最终还是会用脚投票。
而Metaverse就这样一点点的诞生,一点点的剥夺我们的感官,我们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行的阶段。每个人都会因此有许多身份,体验许多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星灵通过辫子和精神中枢卡拉相连
在东西方不同思路的碰撞已久的今天,广大接受过西式教育的新一代青年反而距离东方文化的内核更远,我们对VR、虚拟世界、互联网更感兴趣。在这里,同样我认为不存在二元对立,东方也并不是不讲Metaverse。
我记得手冢在漫画《佛陀》中画出了他对于极乐世界与涅槃的理解。那就是化为一个光环,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忘记所有,归于东方的Metaverse,这与暴雪公司对于宇宙高等智慧的理解上,也就是星级争霸里面的星灵神族完全一致:所有星灵的精神都与一个精神体卡拉相连,泽拉图死亡时是归于卡拉。从这里看,佛陀的涅槃和星际的卡拉。似乎都是Metaverse的终极形态,而这么一件事,这会是我们的未来吗?
来源:Richer有话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