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一个文人导演的戏梦人生

低调的陈凯歌最近喜提两次热搜。先是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要求道歉,后是工作室履行判决主动道歉。事情的起因是,陈凯歌在自传《我的青春回忆录》中对表述原告邱路光有过一些不妥的描述,“其人的霸蛮,却有所闻”,“自身是否为人,如何做人,全不重要,本是这类人的可怜处”。笔墨官司已尘埃落定,不必再讨论,倒是惹了官司的这本书有几分意思。《我的青春回忆录》又名《少年凯歌》,共计五章,约八万字。是年,陈凯歌应日本公司之邀,于纽约写成的自传。顾名思义,讲述的是陈凯歌成长时期的故事。它被日本影评人评为年最佳传记,列进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单,豆瓣评分高达9.1。常忆苦思甜的导演并不少,比如冯小刚写过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李安出过口述书籍《十年一觉电影梦》,侯孝贤回顾创作历程的《恋恋风尘》等。就像他们的电影一样,各人有各人的独特之处,并非定要比个高低。但陈凯歌所著的这本小书实在优秀。纵观陈凯歌导演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对文学、历史、哲学等极具人文关怀的题材情有独钟。而“文人导演”也是陈凯歌身上的标签,导演的文化底蕴更是在《少年凯歌》中一览无余。有幸看过这书的朋友应该会赞同下面的说法。《少年凯歌》很像回忆性散文,此书中,陈凯歌文笔之优美,思考之深沉,情感之细腻,哪怕拿到当代著名散文家面前,亦不逊色。这也是一本自我反省的书,有一个年出生将近不惑的男人梳理好的过去:幼年时期的老北京,少年时期的“文革”和知青生活。右一为陈凯歌书中不可避免提到了关于生存和死亡,个人和时代的话题。而这也是它的最精彩之处,保留了生命的温度,历史的印记。同院里的阿姨服用安眠药,中午刚碰到的老舍晚上便自沉太平湖,将生后事安排明明白白的傅雷夫妇投缳自尽……老舍傅雷夫妇那段艰涩动荡、讳莫如深的岁月,在这些记忆的碎片中逐渐清晰。年8月23日,也是老舍先生自杀前日,他和其他作家、戏剧家在文庙内遭到毒打。目睹的陈凯歌震撼不已:“施暴者一面行凶,一面焚烧无数京剧的戏装,一时浓烟大起,观者如堵,怒吼和惨叫声远近可闻。”在后来的《霸王别姬》揭发程蝶衣的戏里,同样的场景近乎完全再现。而傅雷这种活在书斋中,温文如兰花,正直如柏树的君子,主动选择死亡,则更多出于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难过。“古之慷慨悲歌之士,为自由或信仰,更多为尊严荣誉的缘故,不能立身便自毁其身。”这也是后来《荆轲刺秦王》的创作思想。《荆轲刺秦王》如陈凯歌导演所说,正是这些经历帮助他认识了自己和世界,并影响了他的一生。陈凯歌出生在高知家庭。父亲陈怀皑是著名导演,母亲刘燕驰是高级编剧,合作过《平原作战》《杨门女将》《铁弓缘》等影片。《少年凯歌》中,陈凯歌也回忆起幼年时期母亲教自己读诗的事:她常穿着一身淡果绿的绸睡衣,手拿一卷《千家诗》,轻倚在院里的一张藤椅上,有太阳出来就念些“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暮春天气则读些“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之类的句子。自幼在艺术氛围中熏陶,有着深刻人文素养的陈凯歌,与其他草根阶层出身的电影人不同,他的电影里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如同一个士大夫。早期的陈凯歌影片作品,充斥着悲悯气息和寓言式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5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