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出圈180天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a_4672100.html

七夕晚会,河南卫视再一次出圈了。

7·20特大暴雨当天,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特别策划核心主创正在上海开会。执行策划徐娜最先从朋友圈中察觉了异常。回程的高铁票被取消,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周转经石家庄、徐州,两天后才乘坐大巴辗转回到8号演播厅。

暴雨一周后,演播厅院内仍积有齐腰深的水,电力也没有恢复。这让本就预算不高的七夕晚会变得更难以筹备。这帮千禧年前后入行的“电视老人”也不得不再一次解锁全新的困难模式剧本。

参与节日晚会的总导演们年纪最大的52岁,最小的也有37岁。在他们入行之时,电视行业如日中天;20年的时光逝去,他们的工资却一度低过了刚入行的时候。

年春晚之前,河南卫视已经淡出公众视野许久。节目组为年春晚准备的宣传经费,也仅仅只有一万元。但凭借着“中国节日”系列策划,河南卫视仅仅在上半年就已然实现了全网超百亿的总播放量。

仔细推导,这样的变化并非无迹可寻:这是一个地方电视台重新找回观众,也是一群电视人在互联网时代逐渐找回本心的故事。

《七夕奇妙游》晚会剧照,开场节目《龙门金刚》。受访者供图

关上那台电视机

6月16日,河南卫视的会议室里,台长、导演和总监们正襟危坐。一片黑暗中,大屏幕上的点点蓝光是唯一的光源。40多分钟的《端午奇妙游》开始播放。

这是一场复盘会。在之前的几天,这档晚会已经出圈,一曲《洛神水赋》,舞蹈演员穿着古装在水中起舞,令节目迅速登上热搜。整个晚会在各大视频平台投放的总播放量超过60亿。

坐在会议室里的晚会视觉总监李鹏感觉有点“违和”——电视充斥满屏的高饱和度画面和晚会欢乐跳脱的漫画形成强烈反差。他想象着观看这台晚会的观众的样子,却想象不出他们像现在这样——正襟危坐的样子。

“在现实中,这种正儿八经的观看环境根本不存在。”观众们在手机上收看这台晚会。“电视荧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李鹏有些无奈。

对着大电视看到一半,不知是谁先拿起手机打开了B站,创造了会议室里的第二个光源。接着,越来越多的人挤了过去,直到只剩台长一人孤单地望着大屏幕——没过多久,他也觉得没意思,一起加入了李鹏所在的“手机阵营”。

李鹏最后一次用电视的方式审视自己的作品是在半年前的2月10日——河南卫视的春晚。

家里的机顶盒已经积了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也更倾向于用手机消磨时间。但那个晚上,他打开电视,开始观看晚会。

截止到电视关机的那一刻,这还只是一台中规中矩的晚会:根据河南卫视统计,年春晚的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收视率达到了历史新高——最多时,有2万人同时收看。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城市组收视率数据显示,河南卫视春晚首播日,收视率并没有进入卫视自办节目前25名。

然而,两天后,大年初一,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在网上走红了,唐俑小姐姐演绎出了大唐宫廷夜宴的盛况,单个视频在一天的时间里被看了万次。有网友评价,“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导演陈雷开始被不同的朋友轮番“轰炸”:他们发来了网友们的微博,其中有些直接将节目录屏放出,观看条件简陋,但还是被转了几万次。

“正版”河南卫视却连个视频账号也没有。初一下午,台里的宣发人员才将将摸索着开通各大平台的账号。

6月16日,《端午奇妙游》播出四天后,李鹏导演的工作室白板上仍保留着节目单。新京报记者李雨凝摄

“反正也没人看”

往回倒推20年,电视风头正劲。

李鹏记得,在20年前,一个关于河南台的佳话曾一度广泛流传:“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可以,但不要耽误他们看《梨园春》。”

能在电视台任职,也无疑是一份好工作。年,21岁的年轻人李鹏从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浙江传媒学院)毕业。他没能赶上毕业包分配的末班车,但凭借着节目制作这一专业文凭,还是顺利回到了家乡,担任河南电视台制作部三维动画科副科长一职。

那时电脑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在大学时代,李鹏只用来打过游戏。工作一两年后,电视台购入了两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分别给了李鹏所在的制作组和另外一组年轻的同事负责——这两组人员,也要用两套新系统完成全台所有节目的制作。

李鹏工作的第一年,《梨园春》平均收视率稳步上升至14.26%,位列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位。

《梨园春》的上升趋势也带动了整个电视台。“当时人的工作状态不一样。”李鹏回忆,“每天都是心情很好地来上班,希望多学一点东西,多解决一个问题。”二十年前,河南本地的农药企业是出手阔绰的广告商,动画科负责为广告加上大金字,再做一条龙飞过去。这样一个简单的三维动画广告制作费,能达到元一秒。

转折出现在什么时候?李鹏没有关心过收视率,他只知道,似乎年单位分房的时候,当时的工资已经难以覆盖房价。那是他对于电视黄金时代残存的遥远记忆:一天,他在班车上听到同事们讨论——新家属院刚刚盖好,房价上了元。“突然间,钱好像就不够用了。”

时代在向前,而《梨园春》的观众正在一代代老去,并且,这个过程不可逆。曾受老人们照顾的孩子也仿佛一夜间长大了,他们拿走了遥控器,又给家里换上了智能机顶盒。

这一次,时代的风口没有向李鹏和他的同事们再次开放。年之后,河南电视台一直没推出能接档的王牌节目。曾经一起入职的新人也熬成了老人,李鹏的工作也变得清闲了很多。“很多同事都调侃,现在拿的工资,还没刚入行的时候高。”

属于电视的时代过去了。“从容”是所有人回忆时挂在嘴边的词。

大半年前,只负责各类晚会的排练、录制或直播的8号演播厅若能排到晚上十点,便值得在场的人们发一条朋友圈:“今晚干大夜!”

如果出外勤,去洛阳、开封,傍晚收工,还能不耽误去夜市上吃个羊肉串。

“活儿不是做不完的,忙完就能闲下来,抽空看一天电影。”38岁的音乐总监杨洋回忆起之前的生活。他喜欢美国的大片:漫威、DC,里面的配乐总是能恰到好处地烘托氛围,给人史诗感。

然而,现实生活里,杨洋过去十年间的生活鲜有大片里如此惊心动魄的时刻。他已经当了十年的晚会音乐总监,最开始那个还会在现场敲错戏曲锣鼓伴奏的黄毛小子已经不见了,如今的杨洋已经轻车熟路,一个武术节目的配乐写好,接下来能起码用半年。

配乐重复并不碍事,少有观众可以觉察到;准确来说,是观众都少有。

6月6日凌晨,距离《端午奇妙夜》上线仅差6天,第二个节目《龙舟祭》仍在通宵拍摄。受访者供图

“你们就造吧”

年11月底的一通电话,将这一局面彻底打破。

“杨洋,有个活儿需要你帮忙。”导演陈雷给他打来了电话,同时收到电话的,还有视觉总监李鹏。

年11月,陈雷刚刚结束15年电视台的导演工作,转而调来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演艺事业部。这是一个刚刚融合完毕的部门,一切按市场化经营,以收益为重心。

这也是全媒体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承办春晚。“新”人遇到新任务,陈雷没多想,按照之前导演综艺的经验,交了一份全新的策划上去:国乐与摇滚串烧、高科技太极、腾格尔,甚至河南籍艺人王一博也名列其中。

这超出了全媒体中心负责人王春阳的预期。过去十几年来,河南的春晚几乎形成了定式:开头是个合家欢,中间是常规的歌舞与语言类节目,最后再回到大团圆。万元的制作经费限制,晚会也请不起大牌明星。

王春阳终是点了头:“反正之前也没人看春晚,你们就造吧,总不能再有什么损失。”

然而真正准备时,才发现处处是难题。两个月的准备时间里,陈雷给自己和所有人都“挖了大坑”,首先是开场曲:《世界吹来华夏风》。最开始,陈雷给杨洋连续扔了几个大词:世界、华夏,“华夏可不就是古代的中原,那不就是咱们河南吗?河南要走向世界,这就是咱们河南人的气魄!”杨洋也被点燃了激情:“不错,就按这个弄!”

可等他回家打开电脑,无论是用哪个引擎搜,都找不到《世界吹来华夏风》。“这首曲子找不到啊!”杨洋又一头雾水找到了陈雷,对方不以为然:“那肯定没有,是我脑子里想的,这不是要你写出来嘛。”

稀里糊涂的也不只杨洋一个。陈雷迟迟给不出后期制作的框架,李鹏的工作只能全往后堆,但也不能休息:陈雷总是在凌晨四五点打电话来“骚扰”他们,“咋整,弄不出来。”

交片前的一两天则最难挨,李鹏根本连工作室都出不去。

在这样一个冲刺阶段,工作室出现了罕见的戏剧时刻:凌晨4点,李鹏从沙发上睡醒,以为会议室里没人,一抬头却看到了层层羽绒服下“长”出了春晚总导演陈雷,另一位执行导演从吃完的外卖盒里抬起了头。李鹏对此印象深刻:“我们台里平日的美女导演,就那么迷迷糊糊,从一堆垃圾里探了出来。”

疫情防控下,陈雷还准备试水短视频直播:“创新就是要全面革新,就放到短视频平台上,看看咋样。”为了不和一线地方台的春晚撞时间,河南春晚特意改到了大年二十九播出。尽管如此,当天还是有三家地方台选择了短视频直播,平台在权衡过后,并没有选择推广河南台。

1月,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会议室人声鼎沸,导演们共同商量晚会节目筹备。在此后的半年里,会议室成为了中国节日晚会节目组的常用驻地之一,无数人在这里昼夜不分赶过工。受访者供图

“总播放量达5亿”的要求

然而,从前没什么人观看、也没有人重视的河南春晚就是这样在网络上走红了。

当天直播结束,短视频平台上累计观看人数已经突破了万,破了河南电视台以往节目的收视纪录。持续发酵的口碑在两天后迎来了质的突破:大年初一,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视频在一天的时间里被观看了万次,相关话题更是连续4天位列热搜榜单。

热度起来后,陈雷一度怀疑是台里宣发在自卖自夸。他跑去问,只得到了一个好笑又心酸的回答:“哪来的那么多钱!”

意外的走红令他们思考——“做流量肯定做不过别人,但找文化,河南势在必得。”

“既然网友喜欢,我们为什么不做下去?”看到网友的评论,主创们有些焦急,“以前我们都不知道观众在哪儿,现在他们就在面前,嚷嚷着想看,我们怎么能不做?”

他们挑出了春晚里的“爆款元素”:传统文化、新兴时尚。元宵晚会结束后,围绕中国节日展开的全年节目策划逐渐成形,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和重阳。

所有人又有了奔头。这回换夜猫子李鹏想办法赶人回去睡觉了:他心疼后期的年轻人像喝水一样“干掉”一箱箱黄牛,便下了10点回家的死命令。“休息会儿啊!”

节目《洛神水赋》剧照。受访者供图

在春晚之后,李鹏在三台晚会中接连运用了AR(增强现实)技术、3D动画与漫画转场。延续了元宵的“考古”精神,端午晚会最终呈现的节目也都能“引经据典”: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流传到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仇英的《千秋绝艳图》。

对于端午晚会总导演陈佳来说,这样的期待落到导演组,便是台里“总播放量达5亿”的要求。

这位80后的女导演却并不打算延续“国潮”综艺的思路。“要做就做新的。”陈佳撸起袖子,她为这台晚会设立了标准:把网综拍成网剧,画面要向《长安十二时辰》靠拢,每帧都尽量做到能够截图。

一条全新的剧情线使得节目组工作量骤增。拍摄方案迟迟定不下来,往往前一天会后刚梳理好思路,在第二天便被新的进展推翻。在执行导演汪瑶的电脑上,名为“端午策划”的文件夹里静静躺着二十多份策划,只能以撰写当天日期命名加以区分。

陈佳要画面,李鹏要逻辑,汪瑶只好坐在会议室的凳子上苦思冥想。郁闷间,她瞥到李鹏站了起来,径直向外走去——李鹏又要去种花了。

这是他的一个小习惯。做节目想不通的时候,李鹏便拿上小铲子去外面倒腾,直到有了思路才会回去。

汪瑶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明代画家仇英所画的《千秋绝艳图》上。早在元宵晚会时,文物与古画便已是中国节日系列活动的灵感来源,《千秋绝艳图》所绘历代著名女性人物共五十七人,可不就是“丽人行”?汪瑶再一看,人物形象从秦汉到明代,又符合李鹏要求的三个文化输出节点:西汉张骞通西域、唐代鉴真东渡和明代郑和下西洋。

这下,所有人都满意了,李鹏也重新坐回了会议室桌边。

《丽人行》的创作过程并不是个例。事实上,端午的每个节目背后都融入了主创们大量的史实考据精力。晚会最终呈现的节目也都能“引经据典”: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流传到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仇英的《千秋绝艳图》,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则被用为了《龙舟祭》的灵感源泉。

“端午奇妙游”先网后台播出,新的剧情线与精致的画面再次将河南卫视送出了圈。晚会在全网的总播放量也超过了50亿,主创们把每一句发在弹幕上的鼓励都看在眼里。

中国节日系列主创之一徐娜反复提及“诚心”二字,“与其说我们的网友挑剔,不如说网友们水平很高,一眼就能看出来做节目有没有用心,对于糊弄人的节目,大家会骂;但遇到他们满意的,哪怕有瑕疵,大家也真的会包容。”

提到七夕,她也有些担心:因为暴雨与反复的疫情,很多拍摄都被叫停,原先一周的工期均被压缩到了一两天。播出效果也因此打了折扣。“如果网友们看到了一些瑕疵,我们也是真的请求网友去包容。”

3月7日,春晚剧组自发在视频网站上进行了“十万粉丝回馈直播”。杨洋临时找了把吉他,开始即兴演奏。受访者供图

“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对于河南电视台来说,这次连续半年的出圈无疑又让它重新拥有了观众。第一次看到庞大的观看次数,导演们受宠若惊,开始在每次晚会结尾都打上“特别鸣谢:全国网友、观众以及可爱的粉丝们。”

几台晚会给这些老电视人“打了一针鸡血”。从元宵开始,所有人都受不了“吃老本”了。“名声打出来了,如果质量不往上走,别人都会觉得你不上心。”杨洋坦白。

另一方面,晚会的播放量直接挂钩奖金,工资上涨也成为了最直接的激励手段。

清明节目的录制中,杨洋随节目组的车一起被拉到了黄河边拍一个乐队的场景,摄影老师一定要一个“打鼓扬起黄沙”的场景。杨洋负责吉他,拍完了进车补觉,两个小时后再睁眼:“嘿,还卡在这一条!”

杨洋奇怪,便问了旁人:“怎么进度还在这儿?”

其他人比他还着急:“前一条是沙子落歪了,再前一条是敲得不够猛!”

出圈的效应也体现在亲友之间。以前排节目熬一晚,主创们的家属便开始有意见,现在,大家不再反对。杨洋的妻子在春节聚会期间甚至收到了好几个人的询问:“这是杨洋?你能不能给他打个视频电话,让我们见见他?”

获得粉丝也是杨洋意料之外的。在弹幕上: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报幕条的作曲、编曲都是由他包揽,于是,每每出现杨洋二字,“杨洋又是你”、“杨洋”、“杨洋yyds(永远的神)”等词条便会充斥全屏。后来,杨洋的微博也被网友们扒了出来,所有人都涌去向他道喜。

然而,“火”到现实生活中又是另一种感觉。好友刘震是河南卫视春晚说唱节目《为河南加油》的歌手,也是一名幕后制作人。

7月,刘震从河南焦作出差回来,在高速口,一名警察把他拦下,开始常规检查,然而,在看过他的身份证后,警察愣了一下,“你是刘震?”

刘震有点害怕,“怎么了?”

警察继续追问:“是春晚上唱说唱的刘震?”

刘震缓缓点了点头。警察眼睛一亮:“我是你的粉丝!我把同事也叫过来。”

后来,刘震给杨洋打了个“干这一行这么久,第一次有人认出我来!”杨洋有点感动:“活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新京报记者李雨凝

编辑

陈晓舒校对丨刘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6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