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可靠双枪福贝凯锐思,栈道资本的

年伊始,针对新消费的投资策略,正在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向:一种看不到预期结果,坚定地调转船头,欣然走向硬科技、元宇宙等领域继续战斗;一种觉得产业的大地被唤醒,优秀的种子已经被孕育,接下来要更精益、更勇敢地做消费投资。

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跟过去、现在、未来博弈的结果。但我们对第二种更为好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他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他贪婪”,包括有几家类似机构在过去的年出手都不多,但一路的探索和沉淀的定力,却让他们在看似有限的案例中获得了超额回报。

如果要深究他们的特质,会发现在某些点上出奇的一致,比如在取舍上的审慎和对某种价值的笃定。而他们的差异在于,各自的优势是建立在不同的资源经验和产业节点上,比如对于品牌定位、供应链或是审美等某一两方面的独特积累,都让他们形成风格极为不同的机构。

今天要说的栈道资本,是其中的某种典型,创始人吴志伟有一个鲜明的特质就是长期深耕“定位理论”,此前的8年特劳特投资经验,让在他咨询、投资中领略了诸多大品牌的问题和风采。

栈道资本创始人吴志伟

而创立栈道资本的三年时间里,他辩证创新地应用“定位理论”,进而服务和投资了如可靠、双枪、福贝、卫仕、老娘舅、大希地、凯锐思等一批新消费品牌。其中,两个上市项目和若干退出项目,都让栈道在阶段内获得了同类机构少有的成绩和回报。

就像吴志伟说的,“消费投资并不拥挤,细分赛道还有很多多元的机会”,除了深耕行业,栈道所倡导的“挖掘水下项目、长期护航企业成长”也真正对准了细分市场所需,让它能够在看似严重内卷的消费一级市场投资中,独辟一方天地。

近日,浪潮新消费专访了栈道资本创始人吴志伟,来看看一家专业消费基金在行业中的蛰伏和进击。

口述

吴志伟

编辑

白文军

过去两年消费品大热,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机构也纷纷转到这个赛道。但到今年下半年,大家又开始唱衰消费品、资本撤资,所以新消费赛道经历了极其动荡的两年,真正扎根消费赛道者并不多。

栈道资本始终坚定地布局消费品赛道,在我们看来,只要消费品基数、人口基数这两个基础条件在,无论经济大环境怎么震荡,新消费的前景一定会大好,因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不会改变的。

栈道资本的前身是凯珩资本,今年马上进入第三期了,前两期投的都比较顺利,规模也在逐期扩大。

“栈道”这两个字出自《史记》:所谓栈道,于险绝之处,傍凿山岩,而施梁为阁。以前秦岭依靠栈道与外界联系,它代表着连接和开放。所以我们借用这个名字来表达引进栈道,天堑变通途的理念,也方便品牌的传播。

我们始终认为,机构品牌化一定是大趋势,要么是大型综合基金,要么是专业型基金,小基金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品牌聚集度一定会越来越高。

栈道资本之前的定位是做最专业的消费品投资基金,在原来的基础上升级为“深耕消费产业,挖掘水下项目,长期护航企业,成为收益率最高的消费品领域投资机构”。

这更加接近我们的本质。就像卫仕、大希地、可靠、双枪、福贝这些项目,虽然当下很红,但最初在我们投资的时候都是水下项目,之后取得了快速发展。

1、挖掘水下项目

这里面有个重点,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投资水下项目?其实这也是结合我们基金当下的定位来确立的。

第一,水上项目估值太高。这并不意味着水上项目就不好,我们也希望品牌能成长为水上项目,但成长一定要有节奏,太快的成长对品牌是一种伤害。

品牌成长跟小孩子一样,需要时间。如果你成长得过快,享受了太多本不该享受的红利和荣耀,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一下推到风口,这对你其实不是一件好事。

根基不牢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什么风吹草动,把你拍死的还是同样一群人。我们也更相信大器晚成,不太相信天才型选手。

不仅是品牌,机构也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这样才能与更强大的对手竞争。而且其中你必须要和产业的发展规律契合,确保你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产业上的关键节点。

就像品牌定位和战略规划,一直是栈道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并且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它一定是有诉求的,这就与产业的发展规律相契合。

第二、中国还存在着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水下项目。绝大部分的基金是没有能力挖掘到水下项目,所以只能被迫高价接受水上项目。

第三、水下项目的财务状况一般都比较好。它们积累的时间长,利润好,不太需要大量资金,大多已经有了一定的营收规模,处于你给他10个亿花不了,给他1个亿也不缺的状态。相比之下,水上项目因为时间短、没有利润,就需要大量融资,去买流量、做品牌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融资。

第四、水下项目能力比较夯实和稳健。水下项目就像海上的冰山,经历长时间的沉淀才会露出水面,但它们的能力都比较强。

相比之下,网红品牌大多都比较懂营销,打国货、国潮的概念,分享成功经验。这些动作也确实能引入很多资源,但最终不一定能沉淀出核心竞争力。

他们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游侠,千里杀一人,动作很炫酷,但江湖只会留下他们的传说。我们打的是动辄百万军队的大兵团战争,讲的是排兵布阵、攻城略地。做品牌也是一样,要稳、要讲谋略。

网红品牌创始人想站在聚光灯下,变成明星,这是人的本性。但对于创业者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去克制欲望、展现品牌。因为企业的传播主体永远都是品牌,最终目的是把品牌理念和产品定位植入消费者心智,创始人具体干了什么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2、长期护航企业

水下项目对资金需求都不大,它们更需要的,其实是战略规划和品牌定位上的帮助。而且定位和战略规划不是一次性的,得持续有效地推进。所以栈道资本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长期护航企业,和它们一起成长。

我们在长期护航这些企业的同时,也会得到反哺。

第一,获得横向、纵向延伸的投资机会。投资品牌的回收周期比较长,我们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个新机会可以是原项目的上下游产业链,也可以是横向的相近的品类,或者是通过跟创始人的沟通理解到的一个新模式。

第二,通过互动和深度交流,持续加深对企业运营的理解。

第三,未来成为我们的LP。

3、成为一家专业消费基金的成长节奏和目标

1)多投还是少投,如何把握投资节奏?

这几年有很多消费基金在冒出来,其实谁都想站在聚光灯下。但我们过去两年基本没有任何媒体曝光,保持这样的克制,是因为一家机构的成长也需要时间。

我们很年轻,19年才成立,根基还需要更加稳健。所以不能也不想太快地暴露在聚光灯下,这会扰乱成长的节奏,包括之前栈道资本有两个项目上市了也没有做过报道。

对于机构的规模扩张,我们也是比较理性和克制的,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阶梯。像我们一期到三期管理规模逐步翻番,这样储备的项目也正好能覆盖现有和未来的基金规模。

但哪怕你一下子募几十个亿,也可能投不出去。因为不出手需要承受很大压力,而一急躁就容易翻船。

当一个项目可投可不投的时候,你钱多了就会投。去年我遇到过一个可投不可投的项目,纠结了一个月,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过去10年的经验告诉我,这种项目如果投出去了,80%会是一个鸡肋。

2)最终目标是要要成为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消费品投资基金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新消费投资从火爆到后面回冷,对我们影响其实不大,反而在年会投出去更多的项目,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结构性和错杀的机会。

栈道资本接下来也会联合宠物行业的企业家成立产业基金,主要为了集中宠物行业资源,共同布局升级宠物产业。

包括后续我们也会提升栈道资本的品牌影响力,但前提是积累足够多的成功案例。无论是上市案例还是收益率最高的案例,没有这些其它都是浮云,就像做演员没有作品天天搞综艺一样。

所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基于定位理论,挖掘水下项目,长期护航企业,和创业者一起共创,最终成为消费品里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机构。我的个人目标是在有生之年投出2-3个世界级品牌。

1、回归定位的底层逻辑,不为短期波动而焦虑

之前栈道资本强调以“定位”理论为框架的投资逻辑,大家可能会思考,在现在媒介特别碎片化,商业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与时俱进,行之有效?

其实对我们来说,定位是一个方法论,它不会因为短期的一两个变化而发生改变。第二,尤其在碎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创业公司更应该回归到一个底层逻辑,去把这些底层要素好好整一整,而不是天天买流量。

今天的很多网红品牌,都是买流量跑出来的,但此前沉淀的流量价值本身又会被抖音、天猫、拼多多等平台不断稀释掉。这时候作为一个创新品牌,更是要把钱节省下来过冬,或者用在对的地方。

而要在这些渠道里面做好布局,其实本质跟我不断强调的一样。第一,你一定要有自己品牌的差异化定位,第二,渠道经营的策略也要差异化,第三,还要是打磨好自己的产品。

这些点都没有变,商业逻辑不会因为短期的环境波动而波动。而且,在消费者面临太多选择的时候,更需要你去做好用户心智。

现在有人提出定位理论在不断失效,场景和功能等要素在品牌战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认为场景和功能只是一个战术性问题,与定位这种一整套的方法论相比还是有差距,这些本身就包含在定位之中,场景只是因为你的特定目标人群确定了之后的产物。

比如说王老吉最开始是从火锅渠道这个核心消费场景延伸出去的,进而发展成了大众性饮料。所以,其实不存在什么具体消费场景,而要用核心消费场景来解释这一切。

这里面第一来讲是源点人群,它有一个消费场景,当你聚焦于此的时候最容易做传播,因为他们的特性、标签是非常清晰的,不管你去线上买量还是线下去做推广都是最容易的。接下来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破圈,你通过不同的消费场景来教育大家。

所以你最终还是得盯着最核心的,这块突破了,剩下的都是被裹胁进来的。

2、战略节奏在碎片化渠道同样适用,需要有更深的定力和组织能力

再说现在基于碎片化媒介流量的品牌渠道运营,包括线上像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线下像KA超市、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然后是特殊渠道。

在这里面,首先是战略问题,第二是效率问题,你必须基于自身的定位,匹配相应的渠道,再把握好扩张节奏。

未来品牌一定是全渠道的,就是在你能看到到的地方都能有我。但其中,你一定有一个最核心的渠道,可以锤炼你的商业模型和团队能力,而且这个渠道一定是挣钱的。

你的主要阵地如果在天猫或者KA超市,但都不挣钱,那你凭什么说可以出去挣钱?就像打根据地一样的,你今天在延安活得好好的,那明天可以再扩大一点,占住陕西,之后再占西北、西南。

在定位里,本质上这是一个战略节奏问题,要逐步去扩展,这就是你带兵打仗的能力,本质上要死攻,没有那么多技巧。

之前我在箭牌的时候,它们花了十几年才在中国做到多亿的规模,全都是靠时间和能力死攻出来的,没有什么捷径。

包括现在大家也不要指望数字化快速去解决节奏的问题,它充当的是基础设施的功能,战略协作可能会快一点,但差异化还在于人和组织,以后背后的扩展战略,尤其在消费品领域,你把几百、几千号人的战斗力发挥出来,这是至关重要的。

1、消费投资并不拥挤,细分赛道还有很多多元的机会

回到我们具体的投资实践,你也会发现很有意思。我们目前聚焦宠物、食品饮料、日用百货这几个赛道,也会随着时间推移新增赛道,比如今年增加了美颜,投了口腔。

而且每个大品类下面会有细分赛道,它们都可能产生新的机会,比如宠物有食品、供应链、医疗、药品和疫苗,还有线下连锁店。

有些赛道比较大,比如餐饮里面的快餐可以投很多次,有些细分赛道比较小,比如日用百货里的餐厨配件,品类太小,投完双枪之后几乎没有机会了。

所以消费投资的机会很持续也很多元,我们投这些项目的时候其实并不拥挤,因为在这块有核心竞争力,和别人也竞争得过来。比如我们最近独家投资的凯锐思,几乎把所有一线机构都挤掉了。

以前移动互联网投资是个大圈子,里面只有大机构在玩,确实中间有不少网红项目起来,因为互联网本身有网络效应,而且需要海量的资金和人脉,站台和背书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消费品行业不一定有这种需求,消费品有很多小圈子,各个圈子之间没有太多直接关联,比如老人用品和日用百货之间就没啥关联。

而且投消费品行业,钱带来的价值其实是有限的,能给企业带来赋能才是最核心的。企业本身有利润,你给10个亿它不需要,给1个亿它也不缺。

我们每年就投十个以内项目,时间覆盖得掉,给钱又帮忙服务,所以我们不用和别人抢,就算是企业引入一线基金,但也会留给我们想要的投资份额。

长期来看,水下项目也主要是看赋能+资金,看机构具体能提供什么东西;水上项目更多看的还是资金估值,因为它也不需要你太多赋能,本质上逻辑和策略是联系起来的。

2、消费企业创始人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落到对消费企业创始人具体的选择和匹配上,我觉得会有三个重点:

第一,看他对行业终局的理解。

每个人对行业终局的深度理解都不一样,我们希望创始人能看到这个行业的终局,再反向倒推他今天该干什么事情。

对终局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能力,就像我们今天对投资行业的判断,看到了你才去选择加强核心竞争力,但这些需要时间去逐步验证。

第二就是格局,愿意分钱、引入人才的企业更有格局。

第三就是学习能力。人不是一开始就是天才,我们投资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认知,都是一起快速学习成长。

目前来讲,能和我们看对眼的企业家本身都非常优秀,他们在自己的行业内都是顶级人才,还是蛮高傲的。但他们的高傲和市面上网红不一样,是一种骨子里的高傲,因为之前的时间里他的成功已经被验证了。

这些人在全中国都是极少数的人才,能和他走到一起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对你自身能力要求也非常高。

而我们相互之间价值和关系的形成,第一靠专业,专业包括两方面,品牌专业和投资方面的专业。你要和企业家有共鸣,他同时对你有需要,平等对话,这才是能长期共存的基础。

第二是靠栈道资本这个平台背书和业绩支撑。光有专业没有实力支撑也不行,刚起步的时候会难,但慢慢会好。

第三才是关系,待人接物该有的还是要有,但不能把它变成核心竞争力。

基于这些条件,目前的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大的,年我们投资项目反而比去年多。另外年可能还有出现一些结构性的机会,可以去抓住。但我们主要的赛道一直不会变,接下来还是会比较稳健地往上走。

1、如何思考宠物赛道的发展路径和投资机会?

再落到我们在细分赛道的投资案例和逻辑,可能更能理解栈道资本背后的一些思考和路线。

栈道先后投资了福贝、卫仕、凯锐思等优秀品牌,投资结果也证明了宠物行业的增速非常快,符合我们最初对行业的理解和预期。所以实现宠物行业全线布局,会是我们未来的重要战略。

如何来看宠物赛道投资的底层逻辑?其实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出发,人首先有基本的物质需求,第二个层面是精神需求,今天的中国就发展到了这个阶段。

中国现在虽然已经解决了物质上的温饱问题,但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

精神需求很多样,比如今天的年轻人不结婚、少子化,老人也很孤独,老龄化严重。当下中国老龄人口已经有2.5亿,到10年之后会有4.5亿。那他们的精神需求怎么满足?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能够与之互动的宠物。

像是日本宠物行业的增长和老龄化完全正相关,现在的日本就是5-10年之后的中国。

除了老龄化,还有两波动力,一波是现在的年轻人,另一波就是中产家庭。在欧美很多中产家庭都在养宠物,目前国内才刚刚开始。所以宠物行业的驱动因素和底层逻辑是非常清晰的。

再单独从宠物方面来看,比如猫一旦养起来之后,它的食品就是高频刚需,能具备这种特性的品类不多。

另外生命周期非常重要。宠物按照今天的养育条件基本可以养10-15年,甚至可以养到20年,所以它的生命周期非常长。

反过来讲,为什么今天一些奶粉品牌如此优秀但估值还这么低?因为喝奶粉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喝奶粉的周期只有2.5年,长大就不喝了。

婴儿辅食和零食也一样,辅食生命周期只有6个月,零食的生命周期长一点,也只有几年。

但宠物食品是刚需,生命周期有10-15年甚至20年。一旦你养了宠物,它就永远像个2岁的小宝宝,一直要吃喝玩。

而且宠物行业的产业链足够丰富,人需要的它都有,有机会做产业布局。而其它很多行业的产业链都太窄了,太小太短都没法布局。

我们在宠物赛道的重点布局是从福贝和凯锐思开始的,依托这几个项目和对行业的理解,栈道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慢慢起来了。

未来2-3年内再有节奏地持续布局,奠定了我们在宠物行业的专业度和资金实力。

而且我们会联合宠物行业的企业家一起来做这件事情,两年之后我们在整个宠物行业的布局就会全部实现。

现在宠物赛道布满各种项目,从赛道逻辑来讲,宠物本身还可以再用马斯洛需求基本原理划分,宠物赛道首先是食品(刚需),然后是医疗和服务。

所以我们接下来会往医疗方向布局,当然食品还会继续投,之后是医疗和服务,从下往上有节奏地推进。

现在做宠物食品的创业公司已经有上百家甚至更多,我们也会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