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活火山之一的富士山,怎么就成了

你熟悉火山吗?熟悉日本的自然风光吗?无论熟悉与否,你一定都知道在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有一座能象征日本的火山——富士山。但你可知日本不仅一座“富士山”?又可知“富士山”为何成为了日本的一大象征?

一、此“富士山”与彼“富士山”

一说到“富士山”,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大抵都是这座巍峨壮丽的日本第一高峰。但在日本全境,叫做“富士山”或“XX富士”的山其实远不止我们熟知的这座。

日本最有名的富士山,也是我们口中常说的那座“富士山”,位于日本静冈县(与山梨县交界处),高约米。而在栃木县和茨城县分别还坐落着两座“富士山”。此“富士山”与彼“富士山”完全同名,但一座高约米,一座只有米。

同时,日本境内被叫做“XX富士”的山多达35座。这些“富士山”北至北海道,南及鹿儿岛县、熊本县等,几乎贯穿日本全境。其中最高的“日光富士”坐落在栃木县。有“正版富士山”的静冈县还有“川根富士”(又名“朝日岳”)。岩手县的“岩手富士”虽又被称为“南部富士”,但它实际上位于静冈县富士山以北……当然,在所有这些“富士山”之中,只有静冈县的富士山被普遍认为是日本的象征。其他的“富士山”多是因为酷似富士山而得此美名。

那么“富士山”为何叫做“富士山”?传说它的名称来源于“不尽山”、“不死山”或“不二山”。其实在日语里这些名称的发音相同。而“不尽山”来自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的一首和歌;“不死山”、“不二山”皆源于日本最古老的物语作品《竹取物语》;“富士山”则是镰仓时代武士阶级崛起后人们赋予这座高山的象征意义——“武士辈出”。因而仅从富士山之名我们就隐约已能窥见这座山峰的文化意义。

二、富士山与日本的象征

早在原始时代,鉴于对自然了解的有限,人们已经对山川湖海产生了种种敬畏。所以在进入较为文明的时代后,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富士山这日本第一高峰视作了“圣山”、“灵山”。这与我国五岳成为游人不绝的名山情况类似。而富士山能从普通名山成为全日本的象征,与江户时代以来人们在富士山一带的活动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我国明代后期,日本正处于混乱动荡的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艰难求生。这时一位名为长谷川角行的修行者来到富士山脚下的一处洞穴,在此提出“结束百年的战乱使万民安生,武力不能解决,就需要神灵与人力的共同努力,要从代替万民进行苦修行开始”的主张,并为人们举行祈福祛灾仪式。因而以长谷川角行和他的“富士讲经会”为开端,富士信仰很快传播开来。

十八世纪前后,长谷川角行的第六代弟子“食行身禄”以“性善说”丰富了“富士讲经会”,让富士信仰进一步融入民间。因而在十八世纪上半叶,日本多地都出现了模仿富士山建立的“富士冢”,以满足不能亲临富士山的信徒们践行信仰的需求。

在富士信仰日益兴盛的同时,景色宜人的富士山也得到了大量艺术家的青睐。江户时代俳句名家松尾芭蕉一生多次游览富士山,用俳句咏叹了不同时节、不同天气中富士山的不同美,将富士山“艺术之山”的地位推到了一个高峰。

江户时代中后期,许多画家也将富士山融入自己的画作。在全球至今享有盛誉的浮世绘作家葛饰北斋为富士山作《富岳三十六景》,更是直接奠定了富士山在全世界的艺术形象。(名作《神奈川冲浪里》正是“三十六景”之一。)

至此,富士山已不仅是一座“圣山”、“灵山”,更是日本宗教名山、“艺术之山”。它在日本的地位也堪比泰山、武当山、五台山之于中国,长城、秦始皇陵之于华夏。

三、汉诗里的富士山

了解了富士山的历史,我们不妨再通过更容易理解的汉诗去感受一下富士山在日本民众心中的地位。江户时代留下了不少吟咏富士山的汉语诗词,汇成了《富士百首诗》《富士纪行诗》《芙蓉百律》等诗集。

在这些诗作中常见富士山被比作“芙蓉”。大正天皇在《望富士山》中称赞:“神州瑞气钟,晓日照芙蓉。雪色何明洁,余光披众峰”;干峰士云在《富士山雪》中写到:“阖国之人俱仰望,高寒独耸压天关”;中岩圆月在《富士山》里还将富士山比作“雪芙蓉”……

“蓬莱仙境”也是富士山常见的代称。“冰肌玉骨”多被用来形容富士山的清丽、清净。位于富士山上的浅间神社所奉祀的“木花神”亦是描写富士山的汉诗中的常见意象,为这座山峰更添了一份神圣。

总而言之,富士山在日本民众心中是神圣、优美且无可取代的。它在很早以前就以山的身份伫立在日本文化之中,后更是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大支柱。被尊为国家的象征,都只能算是人们对其喜爱的冰山一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6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