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欧洲战场为何比亚洲战场较快落幕德国

曾经有人提问过,二战时欧洲战场为何比亚洲战场较快落幕。普遍的解释大都将问题延伸到民族性的讨论,认为日本的忠君爱国根深蒂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又或欧洲将战争视为一场冲突,亚洲却视之民族的存亡关键。可笔者在阅读相关著作之后,心生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自古海战一直扮演陆战的配角,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在15-17世纪海洋时代建立庞大舰队,其海上网络都是为了远洋贸易和军事征服。到19世纪,欧美将世界陆地瓜分殆尽,新兴强国如德国、日本、美国在有限空间下,迈向海洋以攫夺老牌强国最脆弱、最边缘的范围。

因此,19世纪末海权争夺此起彼落,从甲午战争、美西战争到日俄战争,在这当中尤以亚太地区为主,一方面说明亚太地区新旧势力的更迭,另外是亚洲将会是海陆权交替的舞台。

但是海陆的主客地位仍旧没划清,日本联合舰队对大舰巨炮主义的迷信,就是从陆战观念延伸出来的,认为巨大的舰型和大炮才是王者,犹如在陆地上,火炮口径越大越有杀伤力。一战前后,即便潜艇问世,大舰巨炮主义依然是各国海军的竞争指标。但是,飞机的出现却让战争形态有所改变,各国开始思考使用航空力量摧毁敌人优势的战略,进而有航空母舰的构思。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坦克横扫欧洲大陆,兵锋直破苏联,德军却始终越不过英吉利海峡在时差仅1小时(柏林到伦敦相差公里)的英国登陆。在亚洲,日本除在中国扫荡外,凭着年建造世上首艘现代航母的先机,以大规模航母编队在年12月突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为此损耗不浅。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率先研发潜艇的德国,或拥世界最大航母(信浓号)的日本,始终离不开大舰巨炮迷思。德国派遣俾斯麦号到北大西洋单挑英国海军,三本五十六则时刻以大和号为帝国海军荣耀,海战观念附带陆战阴影。一向以海军著称的英国也于二战功力大减,尤其新加坡的沦陷使成名两百年的皇家海军丧失威严。

关键一役在年中途岛决雌雄,尽管论者认为日本舰队是因为战略失和情报泄露误而致败,笔者认为,日本海军的落后思维应该是重要的变数之一。其中,山本将4艘日本航母编队岔开多个方向进军中途岛,分别出击不同目标,各翼肢解美军实力,这显然是一种陆地阵战的概念所延伸,这反而会产生攻势不协调的风险和美军得到各个击破的良机。而日军在山本所在的旗舰大和号挂上帅旗,也在在说明日本海战思路的落伍。

在欧洲,德国海军难以成气,陆海空战力不平衡,未能将战线拉长,结果在苏、英国、美国在陆地夹击纳粹德国使之就范。在亚太,中途岛败北的日本反倒更趋保守,不再看重航母优势,反而把资源都压在加强发展超级战列舰,惟巨舰却成为美军航空兵的箭靶,最后甚至绝望到组织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攻击来垂死挣扎。然而,美国则逐步掌握主动权,从逐岛登陆到跳岛战术,越过多个日军据点,把兵锋往日本本土靠近,使用轰炸机以挫日本军民的士气。

至此,若论二战中为何先投降的是德国而非日本,其中一点是日本的海战能力胜过德国,也成功把战线从阿留申延伸到新几内亚,德军则被豁不出北海和英吉利海而吃亏,即便德国军武技术持续更新,也抵不过盟国在陆地多方包抄。而美国不断从战斗中学习,吸取教训自我转型,遂使战略、战术和军武得以平衡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