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人来到云南挖开几座坟墓,看到祖
近年来,很多人在有空的时候会选择出门旅游,而云南腾冲逐渐成为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地方。喜欢玉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里,它蕴藏着中国古人认为的,最富有灵气的宝藏,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翡翠集散地。从地理上看,这里与缅甸交界,由于特殊的地里情况,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会派遣重兵守卫这里,明朝时期更是在这儿建了一座石头城。直到今天,不管从任何角度考虑,它都是非常重要而特别的地方。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今的腾冲,像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欢迎着从世界各个地方到来的客人。这里气候非常适宜,相比较其他区域,这里的冬天显得温暖热情,而夏天时多雨,因此又十分凉爽,最热的时候也不超过30摄氏度。不仅如此,腾冲的空气质量也是非常好,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会不断地有客人来到这里,享受都市没有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与当地人民的热情。
如果是第一次来腾冲,那一定要去国殇墓园。这里最初建于年,是我国建立时间最早,同时规模也最为宏大的烈士陵园。在这里,安寝着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生命的烈士,总共接近万人。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一看,慰藉安息在这里的战士的英灵。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年,为了获得援军的资助,尽快赶走在中国大地上的日军,中国远征军决定发动滇西反攻。战争过程虽然艰苦,但是没有一个人想到过放弃。经过4个月艰难的斗争,终于在全体将士的拼杀之下,将日军全部消灭干净。
而我们这接近万人的牺牲,也让我们的国人心痛不已。另外还有19位来自美国的同盟军,虽然这里不是他们的祖国,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保卫他们自己的亲人,但是在战斗中他们同样表现地十分勇敢,甚至在这里付出了生命。为了纪念这些不惜付出生命代价,为祖国换来尊严的战士,国殇墓园就此建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时李根源辞去了云南检察使的职位,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云南,这座墓园也正是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建成的。在这座墓建成之前,李根源曾经三次积极筹款,建立烈士陵园。除此之外,李根源的大半生时间都放在了访记上,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在访记的时候并不侧重于现有的资料,或者是听信别人的述说,而是以此为辅助工具,而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走访之上。
他不怕辛苦,对于有些模糊的细节,他甚至愿意花上大量的时间多次研究考察,力求得到的是最真实的事情经过。这就是他的工作作风,后来他的很多材料,也成为后人了解当时局势的重要依据。再说回到云南这座墓园,李根源在修建的时候,有一点意见与很多人不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认为不仅仅是中国的战士去世了应该得到安葬,就连日本的战士,既然已经死了,也该给他们一个去处。这个说法在当时当然受到了极大的排斥,因为在日军残暴的行为之下,无数的百姓忍受着痛苦,是这么多中国军人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才使得百姓得以结束噩梦一般的日子。
如今要他们同样埋葬这些日本兵,大家当然是不能同意,从情感上,那是万万做不到的。后来在李根源等人的坚持之下,大家只好妥协,因此,这座墓园中不仅仅有中国军人的英灵,也埋葬着一批日寇。这些人从古代就被成为倭寇,所以他们死后埋葬的地方,就被称为了倭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次战争中,日方有一位叫做藏重康美的军官,他在日本时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更是被灌输违背历史与真相的概念,因此他十分仇恨中国人。来到中国之后,尤其是年占领腾冲之时,他为这场战争增加了不少难度,成为令中国军人最为头疼的日寇。
不过后来的战争中,日军到底是抵挡不住我军的反击,这个日本人与他的部下一样,后来被炸死了。可是因为他的存在,中国也损失了很多军人,牺牲了很多百姓,这些日寇死后,他们埋葬的时候是按照下跪的姿势入土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永远记住自己曾经的罪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曾经有日本人挖开这里的坟墓,看到这些白骨时吓了一跳,因为他们是以奇怪的姿势下葬的。不管挖坟的人是什么目的,见到这一幕也是够可怕的。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日军也算是得到安息了,中国人如此宽容,但是日本人却完全不同。
后来有日本人来到这里,为他们的祖先重新整修了墓园。他们种植鲜花、修葺坟墓,而对于一旁安葬的中国军人,他们却没有行一个礼,放上一束鲜花。他们甚至妄图要回藏重康美的尸体,想带回日本去祭拜,我们当然不能答应。
这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是作为中国人,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与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所有归内容所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