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人电影表现不佳,是被动画片害的
有没有想过,日本真人电影票房不佳,和日漫有关?
文/观沧海
编辑/庞宏波
“清新”和“治愈”似乎是日本真人电影带给国人最深刻的印象。
作为亚洲电影强国之一,拥有1.26亿人口的日本生产优质影片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不过,近年日本电影市场整体表现持续低迷,即使在日本本土取得高口碑的真人电影,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往往也没那么“灵”,其票房成绩还不如动画。
本月《镰仓物语》和《念念手纪》,就是这样的例子,上映首日,两部日本真人电影内地票房分别为.6万、.6万。要知道,今年《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上映首日票房达到万,是《镰仓物语》的12倍,《念念手纪》的78倍。
为什么日本动画表现要比真人电影好得多?
日本电影整体走势低迷,
靠动画撑起市场“门脸”
继《小偷家族》以近1亿的票房成绩创下日本真人电影在国内的电影票房纪录后,本月又有两部非动画日本影片登录内地影市。
一部是在日本创下35亿票房的小说改编纯爱片《念念手纪》,另一部则是在日本本土收获不错口碑的漫改真人奇幻爱情片《镰仓物语》。
不过,在上映四日后,两部影片票房走势均不甚乐观。截至9月17日16时,《镰仓物语》票房万;而原作曾被日媒评为年最感人小说的《念念手纪》,票房仅万。
真人电影表现乏力,那日本最擅长的动画片表现又如何?
凭借在内地5.76亿的票房成绩,新海诚导演的《你的名字。》是目前日本动画在中国取得的最高票房,同时也是日本电影在内地取得的最高票房;其次是年上映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票房达5.3亿。
其余表现不错的“哆啦A梦”系列、“名侦探柯南”系列,以及《火影忍者》《海贼王》等动漫剧场版,票房体量最高也仅在1亿左右。
对于日本电影在中国的市场现状,曾参与引进《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声之形》等片的微影友梦工作室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有一部分特别忠实的用户,但除了这部分观众外,日本电影票房想特别爆很难,《哆啦A梦:伴我同行》和《你的名字。》实属天时地利人和。”
同时他也表示“总体来说,日影的成绩还是跟本身内容相关联,一些经典动漫IP有固定粉丝群,在票房上相对有保障,但日本真人电影更细腻一些,节奏上也偏慢,跟现在内地整体‘快餐’式的消费环境还是有很大区别。”
因此,尽管中日观众都存在相同的社会焦虑,但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认知差异,“和式”真人电影在中日大众层面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审美偏差和文化隔阂。相比较而言,在国内拥有广泛受众基础的日本动画就几乎没有这层隔阂。
为什么日本真人电影
在中国表现频频“失手”?
在日本,如果一个故事题材,既能做动画,也可以拍成真人片,他们会优先选择动画。
日本真人电影票房不好,从很大层面上说跟影片本身质量有关。就算是在本土,日本每年的电影票房仍然是依靠动画电影在支撑,即使偶有表现亮眼的真人电影,也多是电视剧的剧场版或者动漫改编版。
就拿年来说,日本电影票房前10中,动画电影占据了8个名额。而去年日本本土票房排名第三的《银魂》,很大程度上说也是沾了漫改真人版的光。
北野武在去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坦言,“漫画题材真人版那么火,就是因为它能吸引观众。电影公司根本就不敢把钱投在自己把握不准的剧本上。”
早在年,这种现象就引发日本多家媒体的担忧,他们认为,日本原创真人电影票房号召力和故事想象力双重匮乏的问题正日渐严重。
另一个原因,与受众范围狭窄有关。“近年来,中国一线城市的票房占比越来越低,二三线城市逐步提升,如果拿到一部日本电影,在三四线城市是渗透不下去的,除了一小部分日本文化爱好者,大家爱看的还是“热闹”的大片。”
“那些大量展现日本人生活的作品,通过创意与深度来引发观众对社会、家庭甚至人性阴暗面的思考,由于日本与中国的社会形态差异大,很难引发普通中国观众共鸣。而因市场表现不佳,真人片会引进得越来越少,是个死局。”
日本电影业内人士也清楚认识到,动画片或主流合家欢型电影在中国上映更容易且更受欢迎,因此,集中精力去做动画而忽视真人电影的创作,无疑令真人电影更加无法从口碑层面扭转中国观众的既有印象。
除此之外,中日观众对日本真人电影存在的理解偏差也是不得不去正视的问题。例如,在国内拥有大票粉丝的是枝裕和,很大程度上观众眼中的他是一位“治愈系”导演,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是枝裕和电影对人物情感的塑造中,常常在剧情中涉及生死,在他的影片中,就算是平淡如水的生活,也总是弥漫着一种哀伤,从中总能体会到一种“丧”之美。
是枝裕和曾在一所小学采访了三年,期间,一个班级饲养的母牛早产下一头小牛,小牛被发现时早已死去。而在学生们的日记中写道“哗啦啦,发出悦耳的声音,今天也来挤牛奶,虽然悲伤,还是要挤牛奶”。
是枝裕和说:“虽然开心,却夹杂着悲伤,虽然悲伤,但牛奶依然美味,体验到这种复杂的感情,不叫成长叫什么?我在日后的创作中如此迷恋丧而非死,出发点无疑就在这里。”
日影“寒冬”下,
与中国合拍是出路?
是枝裕和曾在采访中提到,“日本的电影界正逐渐自我封闭,不管是好是坏,日本电影仅凭国内市场就可以收回成本,因此,创作者和发行公司都没有进军海外的意愿。尤其东宝、东映、松竹、角川这样的大型电影公司,更是如此。”
随着电影制作费用不断增加,愿意冒险的投资方越来越少,它们会倾向于投资估值相对容易的作品。如果要在吉卜力、动漫改编电影、动漫原创电影、原创真人电影这些品类当中选择,已有票房印证的吉卜力,以及经过挑选、拥有稳定粉丝的动漫改编作品显然是更加稳妥的目标。但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显然已经走入了某种自我封闭的误区。
与中国电影动辄几亿的投资不同,日本电影目前在投资方面局限性仍非常大。而日本电影面临“走出去”的困境,也与经济有关。
“我在筹集资金时也很辛苦的,在韩国,听说票房收入的45%会给影院,剩下的55%资方和制作公司再已6:4的比例分成。”是枝裕和在接受采访时说。
“也就是说,票房10亿日元的话,会有2亿万日元是落在最辛苦的创作者手中的。这样也使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准备下部作品。但在日本,票房的50%分给影院,剩下的部分10%分给发行公司,40%分给资方。大多数时候,导演是拿不到分成的。”
“我虽然也有在交涉这个问题,但在日本大家还是不太喜欢谈论金钱相关的事情。只是交涉1%的报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劲儿呢?”“电影导演无法维生的话,也难怪没人愿意做这行。”
据日本官方数据显示,年日本观影人次约为1.74亿,市场规模约亿日元(21.43亿美元),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中国的四分之一。
年,日本屏幕数块,上映影片部,其中本土影片部,进口影片部,数量基本对半分;中国内地银幕数5万块,年上映影片部,其中国产片部,进口片98部。相比之下,日本电影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观众的选择非常多。而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影片口碑也就成了造成票房差距的唯一指标。
尽管日本影片时常有口碑之作,但本土市场规模却一直无法进行有效扩充。去年中国内地总票房达亿人民币,而日本电影市场却持续多年处于“寒冬”。年日本电影票房收入为亿日元(约亿人民币),日本电影的票房近十年基本都维持在这一水平。
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态势,以及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得不少日本影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