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商女犹知亡国恨,此事无关风
“我是作者寒川,专门给大家深度剖析影视的那些人,那些事”
当我想找一部电影来打发闲暇的时间,《金陵十三钗》便随之隐现在脑海。我咋一看电影起的名字,以为是一个花阶柳市、纸醉金迷的故事。
电影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金陵十三钗》执导的作品,叙述的是年日军魔爪下的南京,在战火摧残中,六朝古都南京化为废墟,在一个教堂里,一个为救难民而冒充神父的外国人、一群藏无可藏只能藏在教堂地窖里的女学生、以及14个寻求庇护的风尘女子和受伤的中国军人,共同面对日军疯狂屠杀的故事。
当看完这部电影,我被电影里的情节所震惊、对日军的残酷暴行感到愤怒,又被背水一战却毫不畏惧的中国军人所感动,在我看来,它称得上为一部好电影。
电影中仗义施救学生的李教官,不谙世事性格单纯的女学生,贪财爱酒的假传教士,舍生忘死堪当大任的陈乔治,放浪不羁却为了毫不相干的的女学生慷慨赴死的风尘女子,还有一个贪生畏死当汉奸为了女子冒死换来良民证的孟先生。
他们是处在那个动荡不安年代里的人,一个个小小的缩影,他们的命运交织在那个教堂里,为这部电影蒙上了一层厚重的恐怖气息。
李商隐曾经有一句“商女不晓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来形容像玉墨这些风尘女子的无情无知,但《金陵十三钗》却一反人们自古以来给这些风尘女子的定性。
对于这样一群风尘女子来说,一辈子受人轻贱,但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她们甘愿用骨肉之躯挡在弱势女学生前面,脱去千娇百媚的旗袍,换上清秀的学生服;剪去精致的一头卷发,换成素雅的学生头。
那水中望月似的一场梦,美得让我不忍离开,但终究,还要奔赴最后的战场,以这一生最不敢企及的一个身份——女学生,去做生命中最后的一场表演。
她们的慷慨就义不仅悲壮,而且绚烂。
这是一个简单让人动容的故事,歌颂了在极端残酷环境下,人的真善美,每每看到李教官牺牲,风尘女子们上车,心中都会有无比的愤懑与悲伤。但相比于因为影片庞大投资所带来的服化道与优秀的演员,影片剧情叙述和人物塑造就显得相形见绌。
我觉得写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着重强调一下南京大屠杀,年日军围困南京,国民党军匆忙撤军,让南京城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日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南京。难民和军人都拥挤到河边,拼命想要逃离,整个一条河岸,黑压压都是攒动的慌乱与焦虑。也许此时,人们已经嗅到一场从未有过的人间炼狱般大屠杀的血腥气息。
一位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学者说,日军做的不是单纯的屠杀,让人发指的是他们想着怎样屠杀才能使他们快乐。
日军攻陷南京后,在军部高层的默认下,日军在南京以及附近区域,开始了长达36天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屠杀和奸淫、放火、抢掠等血腥暴行。
请注意:长达36个日日夜夜!
我稍微了解一些日本文化,深知日本人平时的礼节有多很多,但是在南京城呢?所有的礼节都消失了,他们就像一群穿着衣服的野兽,只有凶狠和杀戮。
我没有看到他们的礼节,相反我看到的是一群扑向学生们的饿狼,他们撕咬着学生们,他们撕咬着豆蔻,甚至是香兰的尸体……
抢劫,残杀,活埋,放火,强奸……上至耄耋的老人,下至未出生的胎儿,无一幸免。
我们今天了解历史,不是为了去仇恨什么,不是为了去报复什么,更不是为了历数昨日的恩怨。我们记住历史,是因为我们要以史为镜,永远不能重蹈过去的覆辙。只有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才不会受人凌辱,受人制约,才能创造未来的和平。
但我们同样很愤慨的看到,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否认这赤裸裸的历史,或者依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从靖国神社香火不断到名古屋市长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日本人不去反思,不去道歉,反而做出这样的事情,只能在当今社会,引火上身,遭到世界人民的谴责。
曾经,不知有多少花凋零在秦淮河畔,吟唱着低沉的挽歌。如今,一簇簇鲜花重新盛开在这片英雄的大地上,只愿岁月静好,花开常在,国富民强。
“本文仅是寒川个人观点,感谢阅读,如有不同理解烦请给出意见。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