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关系遇冷,未来将何去何从
近日来,日韩之间由劳工赔偿案引发的贸易争端愈演愈烈。日本方面,从7月1日起,先是对出口韩国的3种半导体工业材料加强审查和管控;8月2日,又将韩国移出本国的贸易优惠“白名单”,致使韩国国内的半导体危机进一步加剧。韩国方面,在寻求外部调解无果后,作为反制措施,于8月12日宣布将日本从本国的贸易“白名单”中移除,将于9月生效。另外,将原本因日韩关系恶化而推迟的独岛防御演习提上日程,并表示,还将重新考虑是否在8月24日续签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
日韩争端范围逐步扩散,从传统的历史问题到经贸问题再到军事安全问题,已严重损害两国之间的正常关系,长此以往,势必对东亚乃至世界的经济和安全形势带来不利影响。
日韩积怨由来
1.历史问题埋“旧恨”
众所周知,日方在历史问题上的不端态度,使得日本与亚洲多国存有矛盾。同样,作为二战受害国,韩国也深受其扰。年,日韩建交之时,日本曾向韩国提供5亿美元的经济合作资金,以作为对战时强征劳工的赔偿,但此后日本并未表现出道歉反省之意,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此外,日本在教科书、慰安妇、靖国神社等问题上的不作为与回避态度,更是不断挑战韩国人民的精神底线,使得韩国政府与民众对日本怨声载道。可以看出,日方不正视历史的态度,成为日韩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年,韩国最高法院判决日本企业赔偿二战期间强征的韩国劳工,招致日方不满。日方坚称,依据两国年签署的《日韩请求权协定》,劳工赔偿问题早已得到解决,不得再次索赔。随着“旧恨”继续发酵,双方争端不断升级。
2.经贸问题添“新仇”
日本对韩国经济制裁的背后,还隐藏着两国在半导体行业的争夺。年,日本曾占整个半导体市场份额的49%。而在美日半导体之战后,韩国乘机而入,大肆扩展美国市场,加之个人电脑市场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韩国三星公司的DRAM业务一跃而起,迅速抢占全球市场。截止年,全球前三大半导体厂商被美韩占据,其中韩国更是稳居第一和第三的宝座。相较于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异军突起,日本则一蹶不振,DRAM的市场份额从接近80%下滑到最低不足10%。日本方面对此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此次日韩贸易争端表面上是日本在报复韩国不断向日本讨要战时劳工赔偿的行为,但实质是为了刻意打压韩国的面板及存储产业,以便在争夺高科技主导权的博弈中占得先机,无疑为两国关系又添“新仇”,扩大两国关系的裂痕。
3.独岛问题是“硬伤”
一直以来,日韩对独岛(日本称“竹岛”)的领土主权存有争议。自年韩方举行首次防御演习宣示独岛主权后,朝日双方针对独岛问题经常发生矛盾。年卢武铉政府因独岛争端对日采取强硬态度,引发日韩紧张对峙。年,又因独岛问题,韩国民间反日情绪高涨,掀起大范围的抵制日货活动。可以说,领土问题作为日韩之间的“硬伤”,阻碍着双方互信友谊的发展。每当日韩关系遇挫、进入低谷之时,独岛问题就会成为博弈的筹码。此次日韩贸易争端也不例外,面对日方在半导体行业对韩国的致命打击,韩国在求助美国和WTO调解无望的情况下,再次打出“独岛牌”,将本已延期的独岛防御演习提上日程,以此显示对日的强硬态度。
4.信任问题成“软肋”
美国一直致力于在亚洲构建美日韩同盟关系,然而,三角同盟却迟迟难以拼凑,这主要是因为在三角关系中,日韩关系一直处于短板状态,虽同为美国盟友,但日韩双方并非正式的同盟关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日韩彼此间的猜忌和不信任。由于历史原因,这种不信任既存在于民间,也表现在官方政府之中。据日本《读卖新闻》和韩国《韩国日报》于5月进行的联合民意调查显示,74%的日本民众不信任韩国,75%的韩国民众不信任日本。在政府层面,继“火控雷达照射问题”加剧猜忌后,年日本发布的《防卫白皮书》将韩国作为国防盟友的排名从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此等重要程度的降级,无疑是给当前紧张的日韩关系再添“软肋”。
中美态度各异
作为在东亚有重要地缘利益的中美两国,对此次日韩争端的态度不尽相同。中国方面,作为日韩两国地缘上不可分割的邻居、经济上密切交流的伙伴、地区内多边主义的积极推动者,愿积极调解日韩争端。中方秉持睦邻友好的态度,主张日韩双方加强沟通协商,切勿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经济化,希望双方能够抑制阻碍和平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努力为亚洲政治、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美国方面,对调解日韩争端的态度并不积极,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首先,特朗普偏向单边主义,相较于美日韩三边关系,他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804.html